“第一季度,新能源領域繼續‘迅猛發展’。新能源汽車滲透率提升至21.13%;純電動汽車滲透率逐月提升,一季度滲透率達16.65%,而2021年一季度滲透率僅為6.63%,同比增長近2.5倍。”中國電子商會智能電動汽車專業委員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王務林博士表示。

TOP20車企新能源銷量占九成份額
來自中國電子商會智能電動汽車專業委員會的統計數據顯示,新能源乘用車C端銷量占到新能源車輛的90%以上,繼續保持去年的態勢,市場競爭日趨激烈。
“C端市場占總銷量的19.77%(去年同期數據為6.62%),主要因素為傳統燃油車C端銷量在萎縮,以及新能源乘用車銷售增長明顯。”王務林分析。
新能源B端市場上,銷售量占整個新能源銷量的8.73%,在整個營運車輛銷量占比達76.52%。“這一方面說明新能源市場行為基本正常,另一方面也說明政府的力量在推動。”王務林說。
統計數據顯示,全國有94家車企出現在一季度新能源乘用車終端銷量數據中。其中,一季度TOP20廠商分別為:比亞迪汽車、上汽通用五菱、特斯拉汽車、奇瑞汽車、廣汽新能源、長城汽車、小鵬汽車、理想汽車、長安汽車、吉利汽車、合眾新能源、蔚來汽車、上汽乘用車、上汽大眾、零跑汽車、一汽大眾、華晨寶馬、威馬汽車、江淮大眾、上汽通用。這20家車企終端銷量占比接近90%,其中前四家廠商占到近50%的市場份額。而這TOP20中,自主品牌占到13個,市場份額達到59.78%。
另據中國電子商會智能電動汽車專業委員會的統計,城市的經濟體量和新能源銷量及滲透率正呈現一定的相關性。包括西安、東莞、南通、泉州、福州、合肥、濟南、佛山、鄭州、長沙、無錫、青島、寧波、天津、南京、武漢、杭州、成都、蘇州和重慶在內的20個萬億城市的純電動乘用車銷量,占全國純電動車銷量比值為26.38%,而在2021年這20個城市的GDP之和占全國GDP的比值約為26%。
“車企在這20個城市的銷量對于研究品牌與城市之間的關系,需要引起整車企業高度關注。”王務林提醒。
純電動“增量”市場諸多問題待解
2022年一季度終端銷量數據繼續向好,純電動乘用車成為我國汽車市場中名符其實的“增量”。
王務林分析,如果說2021年是我國純電動乘用車市場化的元年,那么2022年將是這一市場成長期的真正開始,日趨激烈的競爭正大面積展開。不過,2022年對于這一增量市場仍存在諸多需要解決的問題。這些問題包括國家戰略與企業戰術之間的平衡、統一大市場與增量市場“統一”、消費者訴求與企業供需鏈之間的權衡等。
“綜合因素,我們理性預判2022年,終端乘用車整體銷量將下滑至1900萬輛以下(2021年為2076.76萬輛);新能源乘用車終端銷量銷量將上升至360萬輛(2021年為288.32萬輛);純電動乘用車終端銷量為300萬輛(2021年為236.11萬輛);新能源乘用車終端銷量過程將會具有持續波動上升特征,預計在整個乘用車終端銷售占比接近20%。”王務林說。
他同時提醒,行業及從業者應高度關注這一增量市場中已經出現的問題:一是群雄逐鹿與“鹿死誰手”,即94家主機廠、100萬的增量市場;二是市場結構不平衡,其主要原因是什么;三是產業痛點根本因素依在,這些問題又將如何解決?
“增量市場會否給中國汽車從量變向質變轉化提供機會?自主品牌能把握住機會嗎?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中國車企會出現嗎?高附加值會產生嗎?產業鏈安全嗎?這些問題都需要我們進一步關注和思考。”王務林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