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康董事長劉揚偉在中國臺灣南部城市高雄的開工儀式上表示,“我們計劃在高雄建立一個本地化的電池供應鏈生態系統,包括材料、電芯和電池包。高雄將成為富士康全球電動汽車布局的重要基地。”
富士康計劃于2024年第一季度在高雄電池廠開始試生產磷酸鐵鋰電池,規劃產能為1.27 GWh。這些電池將首先用于中國臺灣的電動巴士、電動乘用車和儲能系統。富士康在該市的電池相關投資(包括一個研發中心)將達到60億新臺幣(合2.02億美元)。
富士康計劃在高雄建立電動汽車生態系統,新工廠是該計劃的一部分。該公司還在高雄建立電動巴士組裝和儲能系統工廠。富士康的目標是利用其在高雄的生產經驗在海外建立類似的生產基地。
劉揚偉指出,一旦高雄的生態系統開始運行,印尼將可能成為富士康首家海外電池工廠的所在地。富士康已與電動摩托車公司Gogoro、印尼政府和當地企業合作,共同開發電動汽車和換電技術。
圖片來源:富士康
在富士康試圖鞏固在電動汽車行業的地位之際,打造電池生產能力將是一項關鍵考驗。行業觀察人士指出,富士康是量產電池領域的新玩家,缺乏廣泛的客戶基礎和與全球汽車制造商的深入合作。
在全球芯片和零部件短缺的情況下,富士康希望通過自主研發和生產電池,來確保關鍵電動汽車零部件的來源。富士康還已加大了在汽車半導體領域的投資,包括收購位于中國臺灣北部城市新竹的一家芯片工廠,并宣布計劃在印度和馬來西亞建造芯片工廠。
雖然中國臺灣目前還沒有可擴展的電池產業群,但一直在加大力度打造電池供應鏈。除了富士康外,臺泥企業(Taiwan Cement)正在高雄建設其首家電池工廠;Formosa Plastics Group也成立了一家公司,以加快其電池和儲能系統的開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