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的話
2009年,我國發布《汽車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提出對新能源汽車大力支持,國內多家汽車廠商不斷增加對新能源汽車及相關零部件的研發投入,加快新能源汽車技術研發。
在國際金融危機的劇烈沖擊下,全球汽車市場大幅度萎縮。而隨著全球變暖,各國節能減排的呼聲也越來越高。面對全球范圍內日益嚴峻的能源形勢和巨大的環保壓力,作為石油消耗和環境污染“大戶”的汽車業正在進行一場重大技術變革,發展節能環保的新能源汽車,并由其逐步代替傳統燃油汽車已是大勢所趨,新能源汽車成為人們關注的熱點,汽車企業技術競賽的焦點。為此,本版特約本報部分駐外記者就所駐國汽車業節能環保車最新發展趨勢,新能源汽車發展情況,發回系列報道,供廣大讀者參考借鑒。
節能環保汽車熱銷
高度依賴海外市場的日本經濟在這次“百年一遇”的國際金融危機中深受影響,汽車產業也不例外。相關統計顯示,以豐田汽車公司為首,日產、馬自達、三菱汽車、富士重工公司等日本五大汽車公司2008財年的虧損總額將達7070億日元。本田公司雖可確保800億日元的盈利,但利潤總額同比也減少9成。日本汽車銷售協會聯合會發布的數據顯示,2008年度,日本新車(不含微型車)銷量連續6年減少,同比減少15.6%,僅為2891901輛,創下1970年度以來的最低水平,也是自1971年度以來銷量首次低于300萬輛,跌幅創下自1968年開始此項統計以來的最大紀錄。
另據日本汽車零部件工業會稱,82家上市的汽車零部件廠商2008財年凈虧損總額達4381億日元。這是1988年該項統計開始以來,上市汽車零部件公司的凈利潤總和首次出現負數。
不過,就在全球汽車市場因國際金融危機而出現嚴重衰退之時,節能環保汽車卻熱銷日本國內市場,有人預言:“節能汽車有望成為日本汽車產業新引擎”。
2009年伊始,日本本田公司率先于2月初向市場推出了新型混合動力車——“Insight”,以189萬日元的低售價閃亮登場,上市不到兩個月就銷售了2萬多輛,遠超原計劃月銷售5000輛的目標,坐上4月份日本國內新車(不含微型車)銷量排行榜的頭把交椅。日本汽車行業團體日前公布的調查顯示,本田公司的混合動力車“Insight”在2009財年(2009年4月—2010年3月)的銷量將達到6萬輛,相當于上一年度的5倍左右。
豐田汽車公司是研發和生產混合動力車的先驅,該公司生產的第一代混合動力車“Prius”(普瑞斯)于1997年上市后,2003年豐田公司推出第二代“Prius”,并開始盈利。今年5月中旬,豐田公司第三代混合動力車“Prius”上市,銷售價為205萬日元,每升汽油的行駛里程可達38公里(日本國土交通省審查值),居目前量產車型中的世界第一。日本汽車銷售協會聯合會公布的5月份新車型汽車銷量(不包括微型車和進口車)排行榜中,豐田的混合動力車“Prius”新舊車型合計售出10915輛,初次登上榜首。豐田公司擬將新上市的第三代“Prius”放在主力車型的戰略位置,計劃今年在日本國內生產50萬至60萬輛,月銷售目標為1萬輛,豐田公司還計劃在未來幾年里,將混合動力車種類和車型增加到10種。同時積極發展電動汽車,力爭在2012年年底之前打入美國市場。豐田汽車社長渡邊捷昭表示,將在不久的將來,在中國投產和銷售混合動力版的“凱美瑞”轎車,并試驗性地推出可通過家用電源充電的插入式混合動力車。
環保汽車優勢凸顯
日本的節能環保汽車,總體上看,其思路是在節能減排和開發新燃料方面做文章。因此,可大致分為兩大類:
第一類是節能環保汽車。微型車雖未實現二氧化碳的零排放,但有效地減少了二氧化碳的排放,為實現節能減排目標,日本各汽車廠家在微型車方面大做文章,推出多款節能環保汽車。這些價格相對便宜、又可享受各種稅收優惠的微型車在日本為消費者所青睞。日本汽車銷售協會聯合會的相關數據顯示,盡管其他車型新車銷量減少了,但微型車除外,這凸顯了微型車受歡迎的程度。
第二類則是混合動力車和新能源車。日本國土交通省的調查結果顯示,在2008年普通車型及小型車(不含手動檔車)節油汽車排行中,豐田汽車公司研發的新型混合動力汽車“Prius”,以每升汽油可行駛38公里高居首位;排在第二位的是本田公司的“思域”混合動力汽車,每升汽油可行駛31公里;排名第三的是豐田公司的“威姿”,每升汽油可行駛24.5公里。豐田公司還擬于2009年底開始,向政府機構和企業法人等銷售可用家庭用電源充電的插電式混合動力車,爭取年內售出200輛。目前青森縣、京都府等6個地方政府已決定購買這款車。除豐田和本田公司外,富士重工公司也計劃開發自己的混合動力車和綠色柴油車。《日本經濟新聞》的報道稱,在日本國內汽車銷售市場方面,混合動力車等環保車型所占比例可能在2009財年(2009年4月—2010年3月)首次超過10%,遠遠超過上一財年4%的比例,銷量則很有可能超過22萬輛。日本“富士經濟”調查公司今年5月公布的預測顯示,混合動力車的全球銷量將在2020年達到375萬輛,是2008年的7.6倍。而受每次充電后行駛距離有限及充電設備尚未普及的影響,預計2020年,電動汽車的全球銷量僅為13.5萬輛。
新能源車,又稱“新燃料”或“替代能源”汽車。這類汽車包括液化天然氣(LPS)汽車、天然氣汽車、電動汽車等。有“清潔能源汽車”之稱的液化天然氣(LPG)汽車的發動機結構與汽油車相同,但裝有燃料罐和配管。隨著相關技術的進步,其點火方式已改進為與汽油發動機相同的“電子控制燃料噴射方式”(即電子點火),以便于在冬季寒冷時點火時用。LPG汽車的主要特點,一是噪音小、清潔,沒有對人體有害的浮游粒子和黑煙,二氧化碳排放量也比汽油車少6%—15%。二是燃料價格低廉,1公升LPG約76日元(2009年1月,日本標準汽油價為每公升120日元)。三是產品種類多,選擇空間大。日本約有80多款、30萬輛(全世界約有1400萬輛)LPG汽車;四是日本政府對使用LPG汽車及建設LPG添加站均有補助。目前,日本全國93%的出租汽車使用的是LPG汽車。
天然氣汽車(NGV)是將用高壓壓縮后的天然氣填充到汽車容載器中,再用壓力調整器減壓后,供發動機使用的汽車,填充一次可行駛約300公里。除燃料供給系統外,其他均與汽油車和柴油車相同。其主要特點是噪音小、沒有黑煙,有助于改善大氣污染。目前,全世界約有1000萬輛天然氣汽車。而截至2009年3月底,日本只有37117輛天然氣汽車,主要是卡車、輕型汽車和巴士。日本政府對生產和使用天然氣汽車有補助制度,在稅收方面則可免除自動車取得稅和重量稅等。
作為下一代環保汽車的電動汽車,由于行駛時二氧化碳為零排放,已成為日本各大汽車廠家著力研發的重點。日本三菱汽車公司社長從2008年10月起,就開始將電動汽車“i MiEV”作為自己的公務用車。今年7月,該公司將率先發售電動汽車“i—MiEV”,價格為459.9萬日元,扣除國家補貼后的售價不超過300萬日元。“i—MiEV”的車身在微型車“i”的基礎上改造而成,每次充電可行駛160公里,最高時速可達130公里。每次充電所需電費十分低廉,白天為450日元左右(約合人民幣31元),深夜只需150日元左右,與混合動力車的汽油費相比,具有明顯使用成本優勢。該公司設在岡山縣倉敷市的水島制作所已開始批量生產“i MiEV”。第一年計劃生產的2000輛基本已被電力公司等預訂一空。公司計劃2010年夏季起年產5000輛,2011年夏后增至1.5萬輛以上。車用鋰電池將在三菱汽車、三菱商事及GS湯淺合資的滋賀縣草津市工廠生產。目前,“i—MiEV”的主要客戶群為企業法人及地方政府,從明年起逐漸面向個人客戶并將出口海外。以此為先導,三菱汽車公司擬在2011年下半年推出以小型車為原型的新型電動汽車,并在2013年底之前推出插入式混合動力車,使電動汽車的產量達到3萬輛以上,實現盈利。
富士重工公司也將于今年7月下旬推出面向企業的電動汽車“SUBARU Plug—in Stella”,該款車型由富士重工在群馬縣太田市的工廠生產,售價為472.5萬日元。作為對抗混合動力車的環保汽車,日產公司也擬將原計劃在2010財年上市的電動汽車提前到2009年度上市,并于2010年度在日本和美國市場發售小型電動汽車。
燃料電池汽車是指以氫作為燃料,通過與大氣中的氧進行反應發電后,再驅動電動機帶動汽車行駛,也被稱作“帶著小發電站的汽車”。其排出的只是制造電力時產生的水,可達到二氧化碳等有害物質的零排放,被認為是未來汽車的發展方向。日本經濟產業省主抓的“氫燃料電池實證項目”(JHFC項目)主要是運用新技術,建設氫生產能力為2.7kg/h以上的汽車“加氫站”,經過幾年努力已取得明顯成效。
DME汽車是以DME(Di—Methyl Ether)為燃料驅動柴油發動機行駛的汽車。DME是以天然氣、煤炭及生物量(biomass)等為原料人工合成的燃料,在常溫狀態下為氣體,不含硫磺,無毒、無害,不破壞臭氧層,被譽為“21世紀新的優質清潔能源”。為普及這一環保燃料,日本成立了由民間企業組成的“DME汽車普及推進委員會”,并于2008年6月在新瀉市興建了燃料DME制造株式會社“燃料DME制造工廠”,設計能力為年產8萬噸,擬在2010年實現批量生產。
建立基礎配套設施
要實現環保汽車在世界范圍內的普及,統一技術標準、完善相關基礎設施是必不可少的條件之一。據報道,日本三菱、德國大眾和美國通用等全球主要汽車廠商和一些主要的電力公司,已經就電動汽車通用充電插頭的標準達成初步一致,并研制出了樣品。為滿足普及環保汽車的需要,在完善包括混合動力車在內的加油(汽、氫等)站網點的建設、電動汽車所需的車用電池的開發、汽車充電機的普及等基礎配套設施方面,日本相關廠家紛紛加強技術研發力度,不斷推出各種新產品,在日本,一條新能源環保汽車產業鏈正在構建之中。
可為電動汽車提供動力的鋰電池廣泛應用于混合動力車和電動汽車,還可搭載于鐵道車輛和建設機械上。與目前混合動力車配備的鎳氫電池相比,鋰電池具有量輕且能量密度高的特點,便于實現小型化和輕量化。日本日立公司日前宣布,已開發出輸出功率居世界第一、為目前產品1.7倍的新型車用鋰電池。該公司將從今秋起,向國內外汽車廠商供應樣品,2013年實現批量生產。為此,日立公司已在本部設立了“電池事業統括推進本部”,以制定整體戰略。目前,該公司已開始批量生產用于卡車和巴士混合動力車的鋰電池,希望藉此增加鋰電池的訂單。并計劃到2015年度,將新型車用鋰電池的業務規模擴大到1000億日元。本田公司和GS湯淺公司共同出資開辦的電池公司“Blue Energy”(綠色能源)鋰電池制造廠于今年4月在京都府福知山市破土動工。該廠總面積3萬平方米,投資總額為250億日元,每年生產的鋰電池可供20萬—30萬輛混合動力車使用。該工廠將于今年末竣工,明年秋季正式投產。另外,向三菱汽車的電動汽車提供電池的“Lithium Energy Japan”公司在滋賀縣草津市的工廠已開始投產;向日產汽車公司供貨的“Automotive Energy Supply”公司也將于近期投產。
據《日本經濟新聞》報道,日本政府以2020年為目標,擬在7年期間投入210億日元,組織力量研發可用于混合動力車和電動汽車的新型大容量電池。這種新電池可將現在電動汽車的行駛距離提高3倍,約為500公里。參加此項目研發的有豐田、本田等5家汽車公司,松下、三洋等7家電池公司,以及京都大學、早稻田大學等10所大學和研究機構。
建設充電站等基礎設施是普及環保汽車不可或缺的工程。目前,日本廠家已研發出一些為混合動力車和電動汽車、氫燃料汽車充電的設備。日本豐田自動織機公司日前宣布,將于今年7月下旬發售一款用于電動汽車及插電式混合動力車的充電機。該充電機高1.47米、寬0.3米,可設置在停車場等處,充電1小時約可行駛20公里。該充電機充電速度雖比設置在加油站的快速充電機緩慢,但每臺售價不到快速充電機價格(300多萬日元)的六分之一,為45萬日元。此外,日本全國目前共建有1900個LPG添加站、289個天然氣添加站、11個加氫站和1座液氫生產設備,可供豐田、尼桑、本田等9家汽車公司研發的6款燃料電池車(FCV)和2款氫發動機汽車使用。還建有1000個生物汽油加油站。日本最大的石油企業———新日本石油公司,自今年6月1日起,已開始在首都圈7個都縣的861家汽車加油站銷售生物汽油。
截至2009年6月,日本銷售生物汽油的加油站已達900個。DME添加站目前也已結束了試驗性運行。
生物燃油用于汽車
生物燃料是指利用生物質能資源制成的乙醇燃料及其他合成燃氣。生物汽油是將玉米及甘蔗發酵處理后制成的乙醇加入標準汽油合用于汽車。在日本,生產和管理生物燃料的廠家必須取得日本工業標準(JIS)的認證資格,必須符合日本工業標準(JIS)及“關于確保揮發油質量法”(簡稱“油質確保法”)。該法明確規定:汽車加油站在普通汽油中直接混入生物乙醇時可掌握在3%以下;如按生物ETBE(即生物乙醇和isobutylene合成物質)換算則可掌握在8%以下。
日前,日本政府決定加大力度,將生物汽油引用于汽車燃料。具體目標是,到2010年,實現將50萬升(按原油換算)的生物燃料用于汽車用燃料,其中要求石油行業采用21萬升的生物燃料。
為落實政府提出的目標要求,日本石油界決定采取先從海外引進,然后再采取引進與國產并舉的方針。2009年度力爭銷售20萬升生物汽油。為此,新日本石油公司自今年6月1日起,已開始在首都圈7個都縣的汽車加油站銷售按1%的比例混合的生物汽油,銷售價格與普通汽油相同(其高出標準汽油的差價由日本經濟產業省和日本石油聯盟對半分擔)。如此大規模地公開銷售生物汽油在日本尚屬首次。
記者曾到日本富山縣廢棄食用油再利用工廠參觀。據稱該廠是日本利用廢棄食用油制造生物柴油規模最大、民間資本最多的生物柴油燃料精煉廠,主要是以回收廢棄食用油作為原料,經過甲醚化處理后精煉出可供汽車使用的生物柴油(BDF)。無法利用的廢料再送到其他地方用作動物食品添加油脂。據介紹,該工廠每月從餐館和飲食中心等處回收廢棄食用油約70噸—75噸,日處理能力為3800升。精煉出的生物柴油成品定價為每升約170日元,比普通柴油貴一些。目前該縣的一些清潔車已使用生物柴油作燃料。
政府扶持必不可少
由于新能源汽車制造成本和銷售價格均比同檔次的汽車高出很多,如果沒有政府的大力扶持,廠家和消費者仍會望而卻步,難以形成環保汽車的產銷熱潮。為此,日本政府推出鼓勵和扶持低能耗、低尾氣排放的節能環保汽車的舉措,體現了日本政府對汽車產業發展方向的政策取向和指導理念。
據業內人士透露,三菱汽車公司開發的電動汽車“i MiEV”的預售價約300萬日元,是政府補貼后的價格。估計每輛車能從政府得到100萬日元的補助金。也就是說,廠家在銷售時直接把價格降了100萬日元,而每售出一輛汽車,政府就會給廠家100萬日元的補貼。
日本政府對節能環保汽車的鼓勵措施,首先是制定了不同等級“低公害車”優惠標準。“低公害車”并不一定是小排量的低端車,也可以是高級車。在“低公害車”的“低油耗、低排放”兩個標準中,“低油耗”只是一個相對數,即根據車輛的重量,給出一個耗油值,低于這個值的就是低油耗車;如果是高級車,只要做好節油技術,達到標準要求也可以稱作“低公害車”。“低排放”的定義則是根據車型的級別,相對以前的同類車型,測算尾氣排放量減少程度,減少25%的評為一顆星,減少50%的評兩顆星,減少75%的評三顆星。例如豐田公司的“Prius”為三顆星,本田公司的“思域”為兩顆星,豐田公司的“花冠”則為一顆星。不同等級的車,會享有不同的優惠待遇。評為三顆星的車型可減免50%的車輛購置稅和使用稅。以豐田公司的“Prius”為例,在兩年期間可以分別減免34000日元的自動車稅和48000日元的車輛購置稅。本田公司的“思域”則可分別減免17000日元自動車稅和15000日元車輛購置稅。由于日本的自動車稅不是一次性的,在汽車報廢之前每年都要交納,累積起來,也是一筆可觀的錢數。
其次是建立相關的認證制度。日本對低排放車實施認證制度。高、中檔轎車和經濟型轎車都可以向國土交通省申請接受低排放車認定。消費者可根據所購車輛的排放水平享受不同的減稅待遇,購置以天然氣為燃料或混合動力車等低公害車輛的地方公共團體,還可得到政府的補助金。
第三是財政補貼。在剛剛出臺不久的日本政府新的大規模刺激經濟政策中,政府將投入約3700億日元的財政支持,進一步加大對購買環保汽車的補貼力度。這是日本參照西方主要國家鼓勵換購轎車的政策,要以“世界最快的速度”普及節能環保汽車。具體措施是:今年4月10日以后,消費者在更換使用了13年以上的舊車時,如果購買符合2010年度燃費標準的汽車,普通轎車可享受25萬日元的政府補貼,輕型轎車(指長3.3米以下、寬1.4米以下、高2米以下、排氣量660cc以下的轎車)可享受12.5萬日元的政府補貼,大巴和卡車則可享受40萬—180萬日元不等的補貼。如果是購買超過2010年度燃費標準15%以上的汽車,而沒有報廢車,普通轎車則可享受10萬日元的政府補貼,輕型轎車則可享受5萬日元的補貼。依此推算,如果換購一輛價值約200萬日元混合動力車,加上減稅措施的因素,每輛汽車可獲得40萬日元的補貼。此項措施為期一年,已列入2009年度補充預算中。日本政府想通過此舉提高約100萬輛的環保汽車銷售量,并創造出12萬人的就業機會。另外,自4月1日起,日本開始實施為期一年的“綠色稅制”,對購買環保汽車的消費者免除車輛購置稅和重量稅,其適用對象是日本政府認定的“下一代汽車”,包括混合動力車、電動汽車、天然氣汽車、清潔柴油車以及獲得認定的“低公害”汽車等。據推算,此舉將拉動日本國內生產總值(GDP)增加約1.3萬億日元。
第四是政府機關起帶頭作用。政府機關用車以中高級車居多,但必須全部使用“低公害車”。這條是激勵汽車廠家改進和開發新技術的措施之一。政府也會對新技術的開發進行必要的投入。因此,要想讓政府用車,必須將油耗和排放量較高的中高級車改進為“低公害車”。作為企業來說,如果被政府選作合作對象,是有很豐厚的利益的,政府會直接給企業以現金補貼,如前所述三菱公司“i MiEV”的例子。對地方團體或企業法人購置“低公害車”,也有相應的現金補助,最高可以達到同等級普通汽車價格差額的1/2或者車輛價格的1/2。在這些優惠條件下,消費者自然而然地就會考慮購買“低公害車”。而消費者的購買意向,又決定了企業的研發方向,從而形成一個良性循環。